乙酸钠/醋酸钠

首要作为生物脱氮的优质碳源,解决总氮超标问题;其次在特定工况下辅助调节 pH、改善污泥脱水,其功能围绕 “支持微生物活性” 和 “稳定水质参数” 两大核心目标,是生物水处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药剂之一。

分享
 
 
在水处理的生物处理工艺(如 A²/O、MBR、SBR 等)中,微生物(尤其是反硝化菌)降解水体中氮元素(氨氮、总氮)时,需要以 “碳源” 为能量来源和细胞合成原料。当原水碳含量不足(如低碳氮比污水,常见于市政污水、养殖废水、化工废水等)时,反硝化菌活性会大幅下降,导致总氮去除率偏低,此时必须人工投加碳源,乙酸钠的作用体现在:

 

  1. 直接被微生物利用,效率高
    乙酸钠属于 “易降解碳源”,无需微生物额外分解转化,可直接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参与代谢,能快速激活反硝化菌活性,缩短反硝化反应时间(对比葡萄糖需先分解为小分子有机酸,甲醇需依赖特定菌群)。
  2. 稳定控制脱氮效果
    乙酸钠的碳含量(COD 值)稳定(固体乙酸钠 COD 约 1.06g/g,液体约 0.3-0.5g/mL),投加量易精准计算,可避免因碳源过量导致出水 COD 超标,或碳源不足导致总氮超标,尤其适合对出水水质要求严格的场景(如城镇污水厂一级 A 排放标准)。
  3. 适配低温等复杂工况
    低温环境(如冬季水温<15℃)会抑制微生物活性,而乙酸钠对低温的适应性优于甲醇、葡萄糖,能在较低温度下维持反硝化效率,保障冬季水处理系统稳定运行。